隨著柴油發電機組技術的不斷進步,愈來愈多的客戶選用柴油發電機組作為發電設備使用。而小編在與客戶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不少客戶對于柴油機的發展史比較感興趣,于是小編盤點了四件柴油機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事件,分享給大家。
一、柴油機的發明
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想出,如將吸入氣缸的空氣高度壓縮,使其溫度超過燃料的自燃溫度,再用高壓空氣將燃料吹入氣缸,使之著火燃燒。1893年他如此描述:這將是一種新式的理性的機器。實際上,他甚至提前一年申請了專利。為了實現他的想法,他找到奧格斯堡機器制造廠作為合伙者—這便是今天MAN公司的前身。
1893到1897年間,狄賽爾不斷完善發動機的各方面性能。經過不懈的努力研究和實驗,他于1897年成功地制造了一臺能安全運轉的狄塞爾柴油機,為內燃機的發展開拓了新途徑。他在奧格斯堡親手點燃發動機的那一瞬間,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誕生了。這臺于1897年實驗的發動機就是后來狄賽爾發動機的原型,它的功率為14瓦特,遠遠超過當時的蒸汽機和已經發明的奧拓發動機。現在,這臺機器被收藏在慕尼黑德意志科技博物館里。他就是柴油機的發明人—魯道夫?狄賽爾(Rudolf Diesel)。他的發明極大地改變了世界,人們尊稱他為“柴油機之父”。狄塞爾開始力圖使內燃機實現卡諾循環,以求獲得最高的熱效率,但實際上做到的是近似的等壓燃燒,其熱效率達26%。壓縮點火式內燃機的問世,引起了世界機械業的極大興趣,它也以發明者的名字命名為狄塞爾引擎。這種內燃機以后大多都用柴油為燃料,所以(柴油機)之名由此而得。為了紀念這位發明家,柴油的英文Diesel就源自他的姓氏。1898年,柴油機首先用于固定式發電機組。1903年用作商船動力。1904年裝用于艦艇。1913年第一臺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制造成功。1920年左右開始用于汽車和農業機械。
二、廢氣渦輪增壓
回溯過往,渦輪增壓這一技術,迄今為止已經發明了超過100年。最初,這種類型的增壓裝置由一位瑞士工程師艾爾弗雷德.比希(Alfred Büchi)所發明,并于1905年11月16日,被德國專利局授予了“內燃機輔助增壓器技術” 專利,這標志著渦輪增壓器技術正式誕生。
最初的渦輪增壓器被應用在柴油機上,并于1911年在單缸機上試驗成功。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工程師Auguste Rateau開始將這一裝置匹配在多種法國戰斗機的雷諾汽油發動機上用來提高動力,這是首次渦輪增壓裝置被匹配在汽油發動機上。1918年,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的工程師,將渦輪增壓器裝置在Liberty L-12型航空發動機上,并在隨后于科羅拉多州派克峰(沒錯,就是今天舉行登山賽的那個派克峰)14000英尺高度(約合4300m高度)上進行了測試。實驗表明,渦輪增壓器不僅能在海平面高度提供更強的動力,更能在高海拔的空氣稀薄的條件下,大幅改善進氣效率。1925年,MAN公司等將廢氣渦輪增壓首次應用于船用發動機。隨后增壓技術在船用機獲得廣泛應用,中冷器的出現即中冷增壓技術,使柴油機功率、性能進一步提高。1951年,德國第一臺配置渦輪增壓器柴油發動機的卡車在德國曼公司誕生。
三、柴油噴油泵
德國博世(Bosch)集團創始人羅伯特·博世于1927年11月30日開始生產1000臺柴油噴射泵。第二年年初向MAN公司交付首批產品。
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全球經濟危機壓力下,羅伯特·博世在他的公司內首先發起了現代化生產流程和多種化經營,短短幾年內,公司從手工生產的汽車零件供應商發展成為國際性的電子設備集團。在20世紀30年代,其他客戶很快接踵而至,眾多歐洲制造商都在其卡車和農業機械中采用博世的柴油噴射系統。它使柴油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車用、船用及工程機械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四、旋轉活塞式柴油機
早在往復活塞式內燃機誕生以前,人們就曾致力于創造旋轉活塞式的內燃機,但均未獲成功。直到1954年,聯邦德國工程師汪克爾解決了密封問題后,才于1957年研制出旋轉活塞式發動機,被稱為汪克爾發動機。
它具有近似三角形的旋轉活塞,在特定型面的氣缸內作旋轉運動,按奧托循環工作。這種發動機功率高、體積小、振動小、運轉平穩、結構簡單、維修方便,但由于它燃料經濟性較差、低速扭矩低、排氣性能不理想,所以還只是在個別型號的轎車上得到采用。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崎嶇的道路。在科技發展過程中,許多杰出的科技發明家為人類的文明立下了豐功偉績。當然,這也為當今柴油機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世界在創新中不斷前行,讓我們共同期待柴油機更多的創新與發明!